讀書: 父親的最後30堂哲學課
想接觸哲學,卻又對哲學一竅不通。最終找上了麥田出版的「哲學小徑」系列,是因為系列序文裡的這段話打動了我:「 內容艱澀的書我們不出版,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:『艱澀是學者用來變把戲的銅板,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洩漏它們徒勞無功的研究』」
溫和的入門書
「父親的最後30堂哲學課」作者是一位哲學教授,這位可愛的父親寫了30封信給尚在念國中的女兒,每一封信都具體而微的介紹了一個哲學主題。
讀完後,我覺得這本書就像青少年哲學概論,每封信都短短的,談一點但是談不深,走馬看花吧,看完對哲學也只有一個很淺的輪廓的了解。我想作者原本的目的,就不是單刀直入,而是循循善誘完全不了解哲學的女兒。
哲學該怎麼念
我認為本書對我有價值的部份是解答了「該怎麼念哲學?」這個問題,解答自古以來分為兩派,一派認為應該從哲學史開始,了解過去各個偉大哲學家他們的生平以及重要思想。另一派則認為必須從辯證開始,直接去思考哲學問題才是正途。事實上兩條路都是對的,不可偏廢,第一條路我打算讀「蘇菲的世界」,第二條路我則打算讀「哲學入門九堂課」。
自由的啟發
書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主題就是「自由」,跟「QBQ」的觀念不謀而合。自由的意義就是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有權選擇,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比方說學生抱怨「我很想學好OOO,但都是因為老師教的太爛我才學不好。」
其實學生應該明白自己有選擇學習方式的自由,如果真的很想學好該技能,學生還有許多條路可走,選擇向老師反映、自修、請教學長姊,或者擺爛給他當掉,不管哪種方式,都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老師身上。
簡單講,老師教不好,你就必須被迫接受某技能很爛這個事實嗎? 不,學生可以選擇,選擇自學補救或者擺爛,選了自學補救,就必須承擔玩樂時間減少的事實,不管哪個,都是學生自己選的,而且選了你都要為自己的能力好或差負責,同時付出應付的代價。所以書中說『自由的最高形式在於﹔清楚明白地接受一切不可避免之事』,實乃懇切之語。